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菜蔬皆炸入口香 细数赣南餐桌上的油炸食品

    信息发布者:随风828
    2017-11-24 22:18:58    来源:客家新闻网   转载

    鹭溪赣州客家菜馆的客家炸三样香酥可口。

    赣粤汇厨师俱乐部尝试制作的新客家炸三样。

    金灿灿的油炸南瓜饼。

      大约由于先辈总是一路迁徙,以至于客家人的饮食习惯也有着因地制宜、就地取材的特点,南北风味糅杂,既有向北方饮食的致敬和传承,也有向南方饮食的借鉴与融合。与别的地域的小吃不同,客家小吃与其说是零嘴或小吃,倒不如说是主食的延伸。它们多为米制品,个头小,易存储,可供路途中充饥。当然,现今的客家人已不再有颠沛流离之苦,但是那些小吃却成为逢年过节都少不了的传统滋味。

      要想延长食物的储存期,除了腌制,油炸是最常见的烹调手法。赣南人也格外喜欢用过滤后的清茶油来煎炸食物。最常吃的就是米馃了。赣州人的早餐通常都是以各式粉干为主角,再夹上几个刚出油锅的酥香米馃,才算齐活儿了。不像春卷那么千篇一律,米馃种类还不少。最为常见的有碗儿糕,又叫“十字米馃”:调好米浆,拌上葱花和辣椒碎,舀一勺米浆放到平底圆形的铁勺上,下锅油炸,等稍稍成形了,轻轻一晃就把米馃挪到油中充分地煎炸。米馃两面变得金黄时,便会形成一个中空而膨胀的饼,捞上来漏油放凉后,就会外焦里软。直接进口,或者在汤里泡软了吃都是十分美味的。做法相似的还有腌菜米馃和南瓜米馃,前者是咸口偏硬的,后者是甜口偏软的,可以适应各种口味的需求。更具特色的是方糕头。同样是用米浆制成,却经过层层浇浆、压制紧实和上屉蒸熟,形成有层次的糕头白胚。白胚放入油锅炸得两面金黄,放凉后食用颇具风味,尤其是因为有分层能够轻易撕成细条状,对孩子来说更方便食用。

      另有一类则是将食材与薯粉、米粉等混合成糊状,团成丸子状再进行油炸的。其中的经典食物就是炸薯包,兴国县、于都县等地广为流传。将脚板薯刮皮捣成糊状,再掺入薯粉和米粉,以盐水和匀,再加进大蒜、姜丝、葱花、辣椒粉等调料。做好了薯羹,用手呈握拳状抓薯羹,挤出圆形,用勺子舀了放入油锅中煎炸。刚炸好的薯包香气扑鼻,令人垂涎,让人既怕烫着舌头,又忍不住一口一个。若是有家酿的米酒,还可以用酒煮薯包,就又成了客家的一道美食——薯酒。特别适合在寒冷季节用来暖暖身子。用同样的做法,还可以做芋包,二者常常被称为“炸双色”。宁都赖村的薯包则更具特色,除了红薯磨浆加米粉外,里面还要裹入二指宽的长条鱼肉,选黄泥塘的草鱼、胖头鱼为佳。薯浆裹着鱼肉成椭圆柱状入油锅炸。鱼肉的内馅柔软鲜美,更是别有风味,所以也叫薯包鱼。

      若要偷懒,裹淀粉直接油炸的小吃则是首选。例如茄子米馃,选圆茄子切厚片,配上本地有辣劲的青辣椒,拿圆形平底勺装好,再浇上一层米浆炸成金黄即可。单独炸青辣椒和茄子亦可,由此也诞生了冬瓜包、南瓜包、豆角包、虾包等。也可以用晒干的番薯藤、豆角等沾了面糊炸了当零嘴。

      不过,赣南最具有知名度的油炸食品当属豆巴子,以黄豆或花生为主料,配以面粉和米粉制成的米糊,油炸成有一定硬度的圆饼。“入口酥脆心舒畅,食之七日恋余香”,素有“黄金脆”的美誉。看电视、喝茶、闲聊,来几块豆巴子香香嘴是常态,拿来招待客人也是颇为不错的。

      这些来自先辈的生活智慧,都化作绕舌美味,在口口相传中成为一代又一代赣南人的集体记忆,家乡印象。(穆宇清)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