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5-min.png)
广州从化青年于斌(化名)也许碰到了最为昂贵的一根鱼刺,因为这根鱼刺,他在医院里住了一个月又5天的院,一度因为严重的脓毒血症出现心、肝、肾衰竭和脑衰竭,而整个治疗期间的费用已将近20万。
可即便如此,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耳鼻喉外科和外科ICU、呼吸内科的楞是将他从死亡率高达90%的恶性疾病中抢救了下来。14日上午,30岁的他完全康复终于出院。而这一切的一切,竟然源自一根吃饭时不慎卡住的鱼刺。
鱼刺卡喉未管 竟然演变成凶险的重度感染
说起于斌的疾病,那应该是2个月前的一次吃鱼引发的意外。
“当初被卡之后,也做了一些简单的处理,感觉没有什么其他异样了,也就没有管他了”,于斌和其家人告诉南都记者。
可这一疏忽大意,直接导致了后续悲剧的发生。到了9月初期,于斌的脖颈处开始冒出一个硕大的肿块,而且持续、反复的发热。到了9月9日,更是出现严重的发热、休克,呼吸困难得需要接受气管插管的支持。经基层医院紧急处理效果不佳,当天中午迅疾被救护车转送到了中山三院。
接诊的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叶进在详细的了解了病史后,立即开始组织力量对年轻人进行抢救治疗。而很快,患者的各项急抽血指标出来了,全身脓毒血症、肝衰竭、肾衰竭、心衰……。
生化检查结果很快送到,小伙子的白细胞指数高达4.7万,为正常范围的1万倍,提示严重的细菌感染。
于斌的症状,像极了死亡率极高的坏死性筋膜炎,这个疾病一般出现在牙龈感染、龋齿的病患当中,但如果患者体内出现了小的创口,然后开始聚集各种各样的细菌、菌群引发感染后,也可能出现。可不能小瞧这些细菌,一旦聚集感染,就会如瘟疫般在人体全身的筋膜组织传播、蔓延。有的延伸到了胸腔、纵隔,然后破坏筋膜组织,引发败血症。即便医学发达的今天,仍有90%以上的败血症患者,会不治死亡。
“必需立马切开引流,将坏死的脓血、脓毒物质排出体外”,叶进果断的做出手术决定,高效率的手术团队半个小时就完成了类似的手术操作,并没有找到肇事的鱼刺,但能看到坏死、渗液不断的颈下筋膜组织。
细菌培养里找不到肇事者
基因检查才揪出了厌氧菌
在完成手术后不久,医院外科ICU团队开始接替后续的治疗。
“他送来时,实际上处于心衰、肾衰、肝功能不全和脑衰竭昏迷状态”,ICU副主任医师安玉玲告诉南都记者,正常人的心脏射血评分最低也得超过60以上,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仅仅只有这个最低值一半。而且一停升压药,血压就会笔直的降下来。
考虑到血液中的毒素众多,ICU第一时间开始为于斌提供血液滤过,用透析的方式慢慢的将毒素滤出。而脖颈处的肿胀,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小伙子的气道通畅,治疗团队又为他进行了气管切开下的呼吸机支持。
虽然肇事的鱼刺找不到,但鱼刺扎伤后引发的细菌感染肯定小伙子生命危殆的原因。究竟是何种细菌在捣鬼,叶进、安玉玲等救治医生开始寻找致病细菌的踪迹。
可由于前期的治疗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,加上早在住院前,于斌也已用过了大量的药物,治疗团队各种细菌培养都显示为阴性。最后还是通过基因测序的方式,在其血液里找到了厌氧菌的踪迹。
这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佐证,针对性的运用抗生素后,在ICU待了10天的于斌成功转出,回归到了普通病房继续治疗。
坏死性筋膜炎还有个民间称谓——食肉菌感染
叶进主任医师分析道,该患者感染上了坏死性筋膜炎,这种病起病急,进展迅速,病情凶险,病死率高。因为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,容易误诊。这位患者在鱼刺卡喉后,局部的粘膜被划破了,病原菌通过伤口入侵机体,繁殖生长,分泌毒素,毒素入血,引发了脓毒性休克,多器官功能障碍。
其实在民间,坏死性筋膜炎还有另外一个名字,“食肉菌感染”。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感染性疾病,“食肉菌”会不断蚕食人体的脂肪和筋膜,如果不及时清除,细菌侵蚀核心脏器时,就会引发严重的脏器衰竭并导致死亡。
其实在耳鼻喉科领域,类似的坏死性筋膜炎并不罕见,但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坏牙、龋齿、牙龈炎等疾病引发,类似因为一根鱼刺、异物卡喉而引发如此重症,临床极端罕见。
叶进提醒,日常生活中,大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,尤其在吃带刺、带骨头的食物时要小心再小心,别让它划破皮肤和粘膜;一旦出现发热、乏力等异常,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。平时大家也应该加强锻炼身体,让抵抗力棒棒哒,减少细菌入侵,同时注意控制体重和血糖,高血糖和肥胖以及免疫力低下都是易感因素。